1.
2019 年 1 月的时候就获知,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出了他的第三本书。一直好奇他会在离开星巴克,卷入竞选话题后的书里会写些什么。公司在微信企业号推送内卖的时候,毫不犹豫就下了单。利用几个晚上的片段时间,在前天晚上终于看完了。
他的第一本书是《将心注入》,英文名为 Pour Your Heart Into It: How Starbucks Built a Company One Cup at a Time. 是舒尔茨和 Dori Jones Yang 合著,于 1999 年出版。Dori 身份是记者、作家,曾经担任《商业周刊》杂志纽约、中国香港和西雅图地区的总编辑。
《将心注入》是舒尔茨的自传,书中描述了星巴克从一开始到上市并稳定之后的历史,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 80年代到87年: 重新设计咖啡,把意大利式烤咖啡豆的浓缩咖啡带到美国,这一阶段还不是在星巴克,而是用一间意大利名字的店。
- 87年到92年: 重新定义喝咖啡的体验,87年收购星巴克为标志,开始测试在店内喝咖啡是否被大众接受。
- 92年后:92年上市,上市之后必须要平衡大公司的扩张和创业精神的关系。
在该书中,他解释了他跟星巴克的关系。他说, 星巴克是父母结合生下的孩子。所谓父亲是指最初成立于 1971 年的星巴克公司。而所谓母亲是指他(霍华德) 带给公司的价值观和见识。他将咖啡中调入了浪漫,敢于在其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上去努力,以创新的观念挑战失败的可能性,并以优雅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
第二本书是《一路向前》,英文名为 Onward: How Starbucks Fought for Its Life without Losing Its Soul. 是由舒尔茨和 Joanne Gordon 合著,于 2011 年出版。Joanne 曾经担任《福布斯》杂志撰稿人,一直致力于追踪报道各大公司和商业领袖。
- 《一路向前》书中叙述了 2007 – 2010 年舒尔茨回归期间,在星巴克内外产生的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变革以及星巴克如何一如既往地坚守价值观以重新实现赢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而第三本书正是 2019 年 1 月出版的《从头开始》。英文名为: From the Ground Up: A Journey to Reimagine the Promise of America. 同样是由舒尔茨和 Joanne Gordon 合著。
- 《从头开始》采用双线交织的叙事方式。一条线是舒尔茨艰辛的童年生活,他在书中首次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另一条线是星巴克的经营理念,讲述了舒尔茨如何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自我实现,真正以人为本,形成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伙伴文化”。
- 《从头开始》为我们提供了解星巴克哲学的全新视角,每一个平凡人,只要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都可能逆袭为有格局的领导者。在困难和挫败面前,唯有行动才能改变世界。
这三本书每一本都值得推荐阅读。从中你能连贯性的看到一个具体的、立体的星巴克,也会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舒尔茨。

他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一位祖父,舒尔茨家庭基金会的 Co-founder, 星巴克前董事长和 CEO.
2.
从第二本《一路向前》开始,书里明显有着更多的温暖,也是更真实的反映了舒尔茨的个人风格。比如他 1986 年以来,给伙伴写信就形成的他的一种习惯。在书中,通过如下文字,仿佛就是一封他如往常一样给伙伴的信:
” 窗外,细雨蒙蒙,我猜两个小时后这个清晨会变得暗淡无光。“
“我确实喜欢西雅图的冬天,尽管它总是灰蒙蒙的样子。像现在这样下着雨的冬日清晨非常适合沉思。我开始下笔…”
”在飞机上,脚下的美国像一副徐徐展开的壮丽的挂毯。可是我在高空看到的只是美丽幻象。真相在地上,在人们不可思议的、平凡而又凌乱的人生细节里。真相在泥里。“
我个人非常喜欢阅读他写给伙伴的邮件。他的邮件内容都是从他个人的某个时刻的细节心情作为切入口,娓娓道来,告诉你他的真实感受,以及他的具体想做的事情。
在 2016 年大选前的一个星期天,他就给所有伙伴写了一封邮件,表达他对于美国的担心,以及作为一个普通美国人内心的渴望。
我在那个时候也试图用我的语言翻译出来放到了公众号里。
他认为成功应该基于柔性的。企业应该在赢利和社会良知之间找到平衡,追逐利润又不违背人类道德。
第三本书其实就是他结合他的童年,阐述他所认为的社会良知和人类道德于他而言,于他作为一个商业领袖而言,他竭尽所能的做的事情。

整本书都萦绕着他的思想:在门店除了营造人际连线和集体感之外,能否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有责任蹚浑水吗?倘若如此,我们能走多远?应该走多远?
3.
在书的扉页,他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雪莉,她教会我何为”带着同情和爱心去生活“。他就是这样做的。
在星巴克,每一位员工都称作”伙伴“。
星巴克为全职、兼职伙伴提供综合医疗保险。所有伙伴都平等发行优先认股权”咖啡豆股“。
2012 年底,美国两党因为 ”债务上限危机“ 纠缠不清,导致民众提心吊胆的时候,星巴克要求华盛顿地区所有门店的咖啡师在咖啡杯上写上”团结起来“。
政府停摆国防部砍掉了阵亡抚恤金后,在星巴克所有门店都设请愿书,同时在网上设数字化请愿书。
与 CDFIs 合作提供贷款给小公司、个人,解决失业问题。星巴克发起众筹,售卖刻有 ”不离不弃“ 字样的小碗带: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项目。作坊小公司 ”美国马克杯与啤酒杯长“,应此得到贷款得以存活,直到现在,也还在为星巴克生产马克杯。
招聘一万名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配偶。开设五家面向军人的门店,此外,在全国范围内向退伍军人及现役军人现役军人配偶提供免费咖啡。
购买NBA西雅图超音速球队。
舒尔茨家族基金会投入30,000,000美元,用来解决退伍军人及其家人向平民生活过渡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就业、健康、家庭重组。
与亚历桑那州立大学合作推出“星巴克大学成就计划”,星巴克伙伴得以继续学业,拿到大学学位。
组织星巴克伙伴自愿参与关于种族关系问题的公开讨论会。
在门店发起有关种族关系的运动, ”Race Together“ (种族团结)。在星巴克门店免费发放用新闻用纸印刷的 8 页小册子。里面内容涵盖一百年来美国的种族不平等及种族问题取得的进步,强调移民潮及美国财富不均现象。
鼓励星巴克门店为警民团结提供平台,与项目”跟警察喝杯咖啡“ (Coffee with a Cop) 合作。
在星巴克门店发售布莱恩发人深省的杰作 《公正的仁慈》。
舒尔茨家族基金会与美国青年建筑团体合作职业培训项目。
星巴克联手有意向的公司,推广”1000000 机遇方案“ :成立大型的、由用人单位主导的联盟,致力于培训、招聘、留用”机会青年“。
与优秀的摄影师、电影制作人合作,制作一系列短片,讲述一些美国人解决社区问题的故事:《杰出人士》。可以在星巴克网站,数字APP和脸书上观看,全部免费。
在中国组织 ”伙伴家人论坛“,并向符合条件的伙伴的父母提供重疾医保。
星巴克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 1 万名难民。
……
4.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是舒尔茨反问自己:现在的星巴克怎样服务大众的时候涉及的一段描述。
每一天,星巴克的门店都会目睹人们的快乐、平淡,甚至悲伤。
在星巴克过生日。
在星巴克与亲友会面或网聊。
上班之前、课间、礼拜后,到星巴克喝咖啡。
在星巴克初次约会见面,在排队时接吻。
在星巴克用笔记本电脑上网、购物、付账、做作业。
在星巴克读《纽约时报》,看《福克斯新闻》。
在星巴克默默哭泣。在星巴克大笑。在星巴克发狂。
在星巴克戴着耳机听嘻哈音乐、听交响乐、听播客、听书。
在星巴克争论政治问题。在星巴克或张扬或低调。在星巴克完成交易。在星巴克哄孩子。失业者在星巴克一坐就是好几小时。无家可归者在星巴克椅子上睡觉过夜。走失的精神病人在星巴克溜达。吸毒者躲在星巴克卫生间里打针。有人曾持枪抢劫星巴克收银员,有人曾在星巴克举行抗议……美国发生的事,都发生在星巴克。
在书的结尾,他说,现在是时候为一个更深层的共享的责任而努力了,为邻人,为陌生人,也为自己。现在是时候全力以赴了,是时候攀登,夺回营地了。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一个先前做过的选择…重新构思”美国的承诺“。这,正是呼应了第三本书的名字:
From the Ground Up: A Journey to Reimagine the Promise of America.
5.
此时,地球的这一端,微博里的两位美国老人正在焦急的等待一个结果。也不知道在他们的心里,是如何 reimagine the promise of the America 的,或者他们甚至有没有想过这个话题。而作为一个商业领袖的舒尔茨,是否习惯性的在这睡不着的夜晚,提笔写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