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le君多几篇关于咖啡多文章写多很全面,也很专业,娓娓道来,梳理了关于咖啡多几个方面。他在自我介绍里写了这样第一句话,我也觉得挺好: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在文章《什么是咖啡潮?》中,他直接有如下都描述:
2002 年 11 月的某一天,身处挪威的翠西·罗斯格(Trish Rothgeb)在《火焰守卫者(The Flamekeeper )》 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挪威与咖啡(Norway and Coffee)」 的文章,她在文章开头写到:
在挪威咖啡师大赛,奥斯陆预选赛的最后一晚,最后一位选手走进场地开始进行他 10 分钟的准备环节。他看起来跟其他人与众不同,没有时髦的发型,也没用昂贵的牛仔裤或是银饰眉毛打扮自己。事实上,他根本不是一个专职的咖啡师,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矮小版的 Pappa Hemingway。他是阿尔夫·克莱默(Alf Kramer),欧洲精品咖啡协会(The SCAEurope)的前董事长和创始人,挪威咖啡协会前主席,全球各地的咖啡冠军,甚至还是挪威第二波咖啡潮的发起人。今晚,他将与一群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人竞相角逐。跟他一起比赛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甚至在他开始从事精品咖啡事业时还未出生。
那他为什么会在这里?
因为他知道,「第三波咖啡潮」正在挪威逐渐酝酿、膨胀…
翠西·罗斯格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用到了Third Wave of coffee(第三波咖啡潮)这个词,并定义了前两波咖啡潮分别是什么,现代咖啡的篇章从此开启。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75501908/
其中提到了2个人物,也提到了欧洲精品咖啡协会 – The SCAEurope. 其他的几个信息包括:
- 早在2002年,就已经提出咖啡都第三次浪潮了。
- 第一次咖啡浪潮起源于二战期间都“兴奋”用品, 第一波咖啡潮(1940 – 1960,将近20年)是烂咖啡当道,在战争期间造就了瘾君子。二战结束之后,就开始流行速溶咖啡了,但是都用都Robustar咖啡都,萃取过度都苦,所以只能用糖什么都掩盖,这样才能入口喝下去。
- 第二波咖啡潮(1966 – 2002,将近40年)是拿铁都盛行,使得深焙咖啡唤醒了味蕾。正当速溶咖啡把世人对于咖啡风味的认知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来自欧洲的两盏明灯 —— 艾佛瑞·毕兹(Alfred Peet)与厄纳·努森(Erna Knutsen),带领美国抛弃「烂咖啡」,引进新鲜烘焙、现磨现泡的理念,点燃了第二波咖啡潮。说到艾佛瑞·毕兹(Alfred Peet)和他的Peet’s Coffee & Tea(毕特咖啡与茶)可能很多人还不熟悉,但星巴克可以说是第二次让世界刷新对咖啡的认知。而星巴克最早的三位创始人杰里·鲍尔温(Jerry Baldwin)、戈登·鲍克(Gordon Bowker)以及杰夫·西格(Zev Siegl)就是毕兹的学徒,后来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从鲍尔温手中接过星巴克的品牌,让它从西雅图走向了全世界。
在第一篇结尾都时候,Kyle提到说:
人们终于可以喝到新鲜烘焙、现磨现泡的咖啡,但这就是咖啡的全部吗?不,它只是咖啡风味谱中的冰山一角,你或许从来没有机会品尝过咖啡本身的味道。千禧年之际,一股新的咖啡势力正在美国西海岸酝酿,并很快将在全球遍地开花。
我的问题是,经过将近40年都发展,是因为现磨咖啡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都味蕾了,还是2002年出现了什么现象,才导致说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到来呢?是因为2002年开始互联网、多元化,还是烘焙技术的突破?
对第三次咖啡浪潮的表现,Kyle说:
这些咖啡店虽然风格各异,但通常都有自己烘焙的咖啡豆;它们采购的生豆来自世界各地,产地来源信息却相当清楚;它们好像也不太急于开店扩张,而对咖啡师的技艺与细节极为看重,强调自身品牌的独特性。
这就是第三波咖啡潮的咖啡馆们,他们不再贩卖所谓的「第三空间」的幻象,而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咖啡本身变得更好。
如果说以星巴克为主的第二波咖啡潮带给了人们一种「生活方式」,那第三波则以各自独特的「咖啡美学」,将定义游戏规则的权力交给更多的人。
“咖啡美学” 是关键词。
从雀巢的速食,到星巴克的精品化,再到现在的美学化。也有说法是,咖啡的商品化,到星巴克的连锁经营,再到现在的精品化。
The Wave of Coffee是由精品咖啡店引领的,带给消费者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对咖啡本身对欣赏、品味。
让咖啡回归其该有的价值。而其价值不能离开咖啡本身的风味 – Flavor Wheel.
对于浪潮这个词来说,如下内容不能避开。
《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
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1980年3月出版后,在美国文化思想界中特别引人注目。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事情名之曰“第三次浪潮文明”。人类迄今已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即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历时几千年;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历时300年,它摧毁了古老的文明社会。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年达到顶峰。在第二次浪潮时期,以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基础;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三者形成第二次浪潮时期的社会结构。第三次浪潮时期,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在第三次浪潮条件下发展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吓人的观念。“第三次浪潮文明”,是对未来社会设计的一种蓝图,其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所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重要观点。
如果说咖啡作为一个单一产品对象,基于这个对象的发展是建立在鼓励个人人性发展的基础上的话,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出现,则是折射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性格”。
而这个社会性格的代表就是:精品咖啡、精品咖啡店,对于星巴克来说,就是Reserve臻选店、臻选咖啡,Siren Retail提出的背景环境。
精酿啤酒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