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131

Wanqu昨天推送了篇文章,分享了GitHawk的博主讲述他是如何给他的App取名字的。总体来说,包括三条原则:

  1. 在上线以前,你的 App 名字在 App Store 里搜不到任何结果;
  2. 能注册到 App 名字的 Twitter 账号;
  3. 能注册到 App 名字.com 的域名。

第 1 条必须满足,第 2、3 条实在不行可加后缀 app。作者在本文介绍了他命名自己的 app 的历程。他的 App 叫 GitHawk,光看名字你就能猜到这是跟 Git 有关的(甚至是跟 GitHub 有关的),在 App Store 里独一无二;且能注册到 GitHawk 的 Twitter 账号名,能注册到 GitHawk.com 的域名。

扩展阅读:Finding your APP Name

回想这个网站的取名,我也是费了些时间和周折,但是取名的过程和需要考虑的一些点也跟这篇文章有类似的地方。

Back Story

Kiya要去里昂留学,而我也于2017年7月1号关闭了微信公众号。关闭微信公众号的一大原因也是因为我的大部分文章都很私有,也就是说与“公众号”这一称呼不太匹配。而个人博客其实更加符合我目前写文章的定位。

个人博客,第一想到的当然就是Wordpress.但是,随着网站website这一概念的寻找,我其实也接触到了很多其他的一些产品,他们根据不同的profile推出不同的套餐,满足不同的定位需求。

比如webflow、Wix等等。回过头来,如果把我的需求定位为个人博客的话,其实偏向于设计Project的Webflow和个人开发要求比较高的Wix都不太适用。

What’s in the Name?

到你真正需要个网站名字的时候,才意识到超级超级多的好的名字都已经被注册了,尽管我的定位是个人博客。找一张白纸,写下自己的想法:

  • 个人的, 所以可以用personal,可以把rafe或kiya名字带进去;我的脑海里参考的是Facebook – 两个及其简单的单词组成,好记,人人都认识。比如rafeshao、rafenkiya等等。
  • 因为我比较矫情,所以我期望这个网站名字表达的是我内心的东西,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网站是在说一些内在的东西,而不是marketing,也不是Business,所以有了诸如 in,inner等
  • 另外,web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说法,体现的是网络上的另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我也考虑过web开头的一些网站名字,比如webactors、webud等

Finding InnerBoom

经过几个星期的来来回回,最终我确定了由Inner来开头,由于英文水平实在有限,这几个星期过程中,上下班的地铁上就只能捧着有道翻译工具,查看各个表达“内在”意思的英文单词,最后还是觉得Inner比较顺眼。

而Boom,则是我下载的一个Poem Hunter App里找到的貌似。因为Inner这么矫情的单词后面接哪个单词比较富有意义,当然是直接找一些比较好的诗篇来参考更好啦,所以我搜到了Poem Hunter这个APP,来回翻看。

Boom更能表达个人内在渴望提升、渴望到达更高一层的愿望。

BOOM BOOM BOOM,有点意思的。其中第一插曲是,每次当我想到一个域名,然后会在bing里搜索看有没有人已经使用了。在想到InnerBoom这个名字出来后,我欣喜了一阵,但是当我搜索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人注册了InnerBoom.com,并且网站的Title和想法也跟我比较类似。

你看,无论你想到什么,无论你觉得你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总能找到可以跟自己匹配的。

Domain and Payment

名字想好了,剩下的就是注册域名和购买套餐了。域名的购买一般通过name.com, godaddy等专业服务商购买,根据不同的域名有不同的价格,比如商业用的.com, .co. 这些后缀的域名相对较贵,每年几百人民币不等。

最后,还是根据个人博客这一定位,选中的的innerboom.me – me也更能体现个人的意思在里面。

最后的最后,在Workpress上下单付款即可。personal profile套餐,一年一百块人民币左右,提供自有域名,提供一些简单的网站模板等。

End to End

All said and done, it took me almost several weeks to create a new website. I did not come up with “InnerBoom” overnight, nor did the name just “come to me”. I sludged through tons of terrible names, mining for that one gem.

Having a way to seed ideas, branch new words, and setting ground rules gave me a framework to work towards a new name. Without it, I could have gotten distracted, stressed out, or settled on a stupid name ,maybe.

Hopefully this helps next time you’re trying to name that new website or app!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