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培训
之前公司接受了很多培训,还有实战演练,记住的不多。
因为前公司是咨询公司,所以简历筛选和招聘人员面试都关注项目经验,比如:
- 做过什么项目,
- 哪个行业的,
- 公司什么背景,
- 项目是管理咨询还是体统实施
- 项目多长,
- 担任什么角色
而其中在面试聊的过程中,则需要针对这些项目,验证其真实性。因为能从众多的简历丛中被挑出来安排进入面对面面试的,大多都是已经从简历里判断为基本符合条件的了。
真实性的了解有着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技巧。比如:
- 为什么决定加入这个项目?
- 当时碰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没?是怎么解决的?
- 对哪些项目成员有特殊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什么事情注意到的?如果方便,能复述当时的对话场景吗?他是什么场合下说了什么?你有是怎么回复的……等等等等。
另外一个肯定会关注的,当然是对项目的认识和小结,获得了什么,以后如何优化,等等。
现在
我现在所在公司是咖啡零售企业,招人都靠介绍或者跟招聘网站的合作。要么是拉过来的原同事,要么是觉得不错的供应商,或者一些咨询系统实施顾问,好处显而易见,就是上手快,来了就能干活,至于企业融入和文化价值培养,完全靠个人平时的积累和意愿。
来这家公司面试过几波,一般都是按照我的思路来聊。
- 自我介绍
- 零售经验
- 项目体会
- 场景假设,what if
- 愿景和发展展望
- 性格
一般聊的来的我都放行,但是后面还有两轮:我的直接老板和IT VP.
被面试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公司都在被互联网公司洗脑。
如果我的领导面试我的中台架构思路,我会说,仅供参考而已。衡量公司的投入,或者投入的意愿程度,我会说,一步一步走看看。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不应该拒绝中台架构思路。理解了,才能借鉴,才能取其精华去其不适当的地方。
阿里的中台架构在公司里风风火火,言必称中台,言必称微服务。而投入产出、贯彻思路、实施路径,没有人会钻进去,或者公司组织PMO或者总裁办企图钻进去,但也都浅层次involve真正懂业务日常运营的人,难以定出可以执行的路径来。
公司的投入分两种,一种是投向有偿服务,一种是投向无偿服务。
我理解的中台,是围绕着有偿服务的微服务架构设计,服务化的中台能赋能灵活多变的前台,从而从前台获取有偿服务投入后的产出。
如果你问一下Amazon的报销系统如何,问一下阿里的ERP纳入中台没有,问一下他们的投诉中心客服中心人工智能程度如何……被问及的人会微笑,因为那是公司里的无偿服务,有时间有资源可以做,但不在priorit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