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那个味儿,是北京话里的那个味儿
我喜欢听北京人说话带着的那个味儿。里面总觉得含着一股子洒脱和不在乎的后缀。尤其是地道的北京姑娘说话,更是如此,很是耐听。
所以那个叫 “飞鱼秀” 的广播电台,我听了很久。也很喜欢在北京经常听的这挡节目。
另一个是,“北京话事人” 这个博客节目。 一帮北京长大的摇滚炮儿们转型的一个脱口秀节目。
而 我最开始喜欢听 “坏蛋调频” 这个脱口秀节目的原因,不是因为王硕和五三五五这两哥们聊他们认为的音乐故事,而是因为最开始听他节目里访谈的北京味儿。两哥们动不动就开始回忆哪个胡同里发生的什么故事,结合一些音乐人,开始调侃,味道贼香。
北京的吃
对于算得上北京特色的卤煮,我却是几乎没怎么吃过。对于北京的食物,我印象最多的,还是 街边小店里 10 块钱一大盘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木须肉和我最爱的京酱肉丝。
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开始喜欢吃烤鸭,则是在认识 Kiya 之后。我们去了前门的全聚德,也去吃过崇文门的便宜坊。后来搬到上海后,还特地找到徐家汇那里开的鸭王去吃烤鸭。
我的所谓北京的早餐,跟随北方系差不大。如果起得早,仍然是要买油条、豆浆和煎饼果子才算得上真正吃了顿好的。之前在保定读了 4 年大学,这一点确实是有感情的了。记得保定的时候,早餐去买油条是按斤两来卖的,不是按根来卖。
北京的车站
如果在北京有人跟你说,哎,那谁谁谁,你要去的地方离这里也就 2 站地。那这个时候,千万别轻易就以为,如果走过去是不是可以节省下 2 块钱的公交车费。因为,北京的站站之间,非常非常远。有时候,一站就能让你走的怀疑人生。
而为了省钱步行的时候,除了累,确实能感受不一样的沿途。
北京的路边,严格来说是我生活的海淀五环附近的地方,什么路边店都有。你会看到全国几十个省的驻京什么机构,也会看到全国各地的什么特色小吃店,当然,也会看到一扇铜环铁门一直紧闭的什么什么神秘霸气的公馆大院旁边好几家门前堆着垃圾饭盒的劳保产品店。
也就是说,你经常看到前一分钟还在某个装修考究的深宅大院里品尝一顿人均上千的特色火锅,后一分钟会那哥们穿着布鞋拐进隔壁一家劳保店要买一件军大衣,非要人家打个八折才愉快的买下。
我印象里的北京是鱼目混珠,天上人间,应有尽有。当然,如果一个贫穷如我的脑袋能想的到的话。
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需要在“北京站”乘坐。我还记得,火车站广场前面有一家吉野家。包括最后拖着台式电脑和硕大的显示器和诸多我舍不得扔掉的家当离开的那次,几乎每一次都会在吉野家吃上一碗肥牛饭。
由于出差的关系,搬到上海后有几年也经常在北京出差,我总会在北京国际机场买些礼物带回去。包括京剧脸谱、红色的首饰小盒子。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只有一只猫头鹰形状的礼物还呆在上海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