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克几乎没有跟人讨论过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说,他说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如果用比较接地气的说法来讲,他没有办法能为自己的所作为我给一个能自圆其说的解释。
比如说,布兰克在与 I 度脊椎滑脱相伴 6 年后的一个周末,突然决定去做个手术。
他知道 I 度的滑脱,除了经常的腰部疼痛之外,并未见明显的脚麻或影响四肢,但是这种疼痛,不是剧痛,也不是隐隐的痛,而是那种介于疼痛等级如果划分十级的二级到三级之间的痛,能忍受,但是很影响情绪。医生还说,手术是迟早的事情,而如果不注意,I 度会在某个时点演变成 II 度,而 II 度则是朝着严重的方向迈进,那个时候也是不得不要手术。
当做了这个决定后,布兰克请假,给每一个知道、听说的人解释:期望通过手术解决一些问题。
“我去做个一个手术,手术完躺了 3 个月。” 手术后他对知道、听说的人说。
“那还疼吗?有缓解吗?”
“还需要康复,康复期比预想的长。但是通过这 3 个月,我或许找到了一份体会。”
什么体会? 布兰克说不出来。
“我觉得你总是浮在空中,找不到落脚点。”
“你说你找到了一些爱好,喜欢音乐、看电影,但这些只是爱好而已。”
“你说你注重生命的体验,你认为开拓视野,见识更大的世界是你的愿望,但是这些之后呢?哪些地方改变了你,让你能落地了呢?”
“你是不是更佛系了?”
“如果你想明白了,为什么看起来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呢?如果你不是闷闷不乐,为什么写那些、表达那些不是正能量的东西呢?”
还有人列举了一个 XDD 的例子。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研读理论书籍,去扩大眼界,去接触一线,而在此之后,他便通过这些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转而来问布兰克,你所谓的体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世界之后,有获取到什么感悟吗?这些感悟在指引你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沉下心来过好接下来的一天又一天吗?
布兰克认为,人生苦短,生命有限。除去不得不为了解决生计问题的工作之外,应该还有好多值得自己去追寻的。
对于工作来说,最基本的当然是换取一份生活的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来说,由于工作占据了一天中较大一部分时间,除了换取外,还会塑造一个人某种“场合表现”,同时,也会历练一个人的相关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工具的使用技巧,对具体或抽象事物的架构、设计和推进能力,而换取金钱工资的同时,也会有成就感和所谓的社会所属的层次感。
这些对布兰克来说,或者说,他认为的角度来说,仅是一个维度。他仍然觉得,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完整的、LIVE 在这个世界上的 LIVE 的人,半妥协、不得已的主动权在于自己。工作仅是一个权益对换,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所以,布兰克号称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报考大学时,坚决不考虑本省学校,一心想往大城市。
第一份安稳工作坚持了 2 年,便换了一个一年四季全国各地出差的顾问差事。
不是为了 network,也不是为了创业,而去念了 MBA,为的就是想看看工商管理到底应该怎么管理,而通过学府深造能接触到哪些知识、哪些理论实际结合的案例。
坚决排斥所有的国内新闻媒体。
坚决不看几乎所有的国产影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几乎不看所有体育电视转播,但喜欢篮球,喜欢乒乓球,喜欢羽毛球,喜欢骑车。
几乎不听任何所谓流行音乐,但喜欢民谣、摇滚,追逐那些实验音乐。
坚持写博客,开通公众号坚持写自己的片言只语。
喜欢记录声音。
喜欢翻阅各类艺术图片、网站。通过浅薄的颜色刺激感官来判断对于油画、插画作品的喜爱程度。
喜欢看法国,欧洲小众电影,渐渐远离好莱坞。对于任何有做作感的影片,觉得索然无味。
感叹于周遭人的素质低下却又无力改变,不敢公开吐槽。对人类的启蒙,具有悲剧色彩,但又感谢正是因为人的繁衍才有了自己的我而庆幸。
对于公认的八大艺术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 都喜欢,但是却没有能力参与,更是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闭环来解释艺术对于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了什么。
所有这些布兰克号称所做的,不知道是工作之外的另一维度,还是对于全心全意工作,死心塌地生活这一概念的逃避。不知道。他读了好多书,翻了好些诗集、剧本,但那都是别人的遗产,不具备转化为他自己的有体系的思想产生。